人的价值学 罗范懿 著 上篇:“和分”概念原理 第一章 人 味 什么是人味?突然碰上这个问题,起初让你难免有些恐怖。就是在 “吃人的旧社会”里,人类的残酷无情也还没真正落到这步田地。人距今700万年的由四足爬行到直立行走的历史间,人亲口尝过人的味道的可能还没有,但亲身感受人的“味道”的,人皆有之,并千人千面,各不尽同。 人之味,我们这里指从人直立劳动开始,就在最早的团结——“群居”而一致对外的意识中产生出来,发展到后来称之为各种“社会”的由不同时期研究人的哲人们,代替人们把个中人的风味道将出来,于是,人之心灵营造的味道,或惨淡、或醇香,甜酸苦辣,众说纷纭…… 人究竟是什么味?人的风格和滋味的表现形式和内质在哪里?今日,我们有幸参加“人是什么味”的讨论会,但愿能让我们真正品尝出“天下第一大餐”——人味……看看人最终为何物?看看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看看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究竟在哪里? 第1节 人之初的那个味 1871年,达尔文出版《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这部关于人类起源的专著,按照达尔文的学说,人类的产生不过是自然界生物进化所达到的一个高级阶段。他肯定人是由动物进化来的,而人类的直接动物祖先是一种古类人猿。由古类人猿向后追溯是狭鼻猴类,再向后追溯到有袋类,一直追溯到文昌鱼。当然,文昌鱼也还不是最初的进化点。达尔文指出:“人们常常说,这个世界为了人类的到来好像作了长期的准备;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他的诞生要归功于祖先的悠久系统。这条链索的任何一个环节如果从来没有存在过,人类大概就不会同现在完全一样。除非我们故意闭上眼睛,那么根据我们现在的知识,我们大致可以认识我们的来历,我们无需为此感到羞耻”。① 20世纪,特别是近四五十年来,不仅发现了许多关于人类化石的新材料,进一步确证和加深了关于人类起源于动物及其进化系统的了解和认识,还将分子生物学理论运用于人类起源问题的研究。这就是从细胞内部蛋白质和核酸分子的结构的微观方面,分析、比较人和猿的相似与差异,更加本质地提示人和猿的自然亲缘关系,证明了人猿同祖的判断。② 肯尼亚国家博物馆馆长、当代著名的古人类学家理查德·利基认为:“人类史前时代存在着四个关键性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人的系统(人种)本身的起源,就是在大约700万年以前类似动物转变成为两足起立行走的物种。 第二阶段是这种两足行走的物种的繁衍,生物学家称这种过程为适应辐射。在距今700万年到200万年前之间,两足的猿演化成许多不同的物种,每一种适应于稍稍不同的生态环境。在这些繁衍的人的物种之中,在距今300万年—200万年之间,发展出脑子明显较大的一个物种。 第三阶段是以脑子扩大为人出现的信号,人类这一支以后发展成直立和最终到智人。 第四阶段是现代人的起源,是像我们这样的人的进化,具有语言、意识、艺术想象力和自然界其他地方没有见过的技术革命。” ① 就是说,历经400万年的古猿在距今300万年到200万年之间,才基本上实现由猿到人的转变,古人到现代人的转变又经历了30万年到1万年之间。②(见下表): 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两部著作发表以前,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就有了这样的科学论断:“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①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又强调,“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②而人们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亦即“生产自己的生命”)必须“通过劳动”。③ 因为随着地球上的造山运动,地球许多地方发生断层和上升而形成山脉,加上气候变得干燥,森林环境面积一天天减少,一部分古猿不得不由前肢在树林中攀沿着生存,而落到地面上生存,这就面临着豺狼虎豹等地面猛兽的侵袭,它们就不得不用前肢拿起“武器”,来保护自己并获取猎物。因为生存的本能,后来又叫“劳动”,终于一天,古猿的一支实现了手脚分家直立行走的伟大壮举!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人类是唯一直立的动物,因为其本性是神圣的。最神圣的活动就是认知和思想。如果躯体上部负荷着大量沉重下坠的肉体,这种神圣的活动将变得十分艰难,因为肉体的重量会妨碍心智和共同感受的活动。的确,人的感觉,思维、智慧的机能和发展,同人用两脚起立行走是有密切关系的。”④哲学家阿西摩夫也说:“大自然并没有设计大脑,脑的出现是一系列漫长的进化事件的结果”。① 因为他们直立行走的主要原因,脑量开始发育增大,猿进化到能人和智人……,据科学资料表明②:大猩猩脑重约占整个体重的1/500,猩猩的脑重约占整个体重的1/150,现代人的脑重(1500克)约占整个体重的1/50。他们的前肢也因为制造工具和劳作而进化,手指比足指成倍增长;因为两足直立行走的昂首挺胸,背脊骨凹陷,负重的双腿变得粗壮;因为坐的原因,尾巴从此脱落……经过两三百万年的进化,古猿从外形上就日渐形成了今天我们这个样子,那大脑的进化图也可用人类在地球上的创造图与古人在地球上的栖息图的变化而想象出来。“人脑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生理建构及其形成的生理结构,是劳动这种社会性活动的进化发展在生物遗传学上的记录和积累。而在劳动过程中展开的人与外部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又不断地扩大了人的感觉的范围,从而不断地给人的感觉器官和大脑的刺激,不断地提供新的信息材料。这就必须促使人的感觉器官及脑的结构与机能建构和发展得更加完善。”③ 正因为人脑的认知和理性功能日臻完善,也为生存和发展所迫,古人的“群居”、“联合”——团结意识愈发强烈,意味着团结就是生存,分裂就是死亡。大家共同劳动,食物平分,有福共享,有难同当,以人类生存和发育壮大来对抗异类侵略和自然危害为远大目标。 可以说关爱和生存是当时的社会主题。那时人纯朴无私,人与人之间无需提防;大家庭重于小家庭,他人重于自己,友情重于爱情,直至连配偶也可相让;最初也没有等级之分,共同推举的首领也只有带头参加劳动的权力;更没有贫富差别,获取一只苹果谁都不愿一个人享受,一人一口,满坡生香……全凭一种同生死共命运的最初共产意识和至高无尚的生存发展事业心和凝聚力,在不断团结壮大着群落队伍。从杂乱婚、血缘婚姻、群婚到从妻、从夫居对偶婚,子女只有母亲,却是大家的儿女……人们过着人类和谐美好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 然而,人“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中”。注 就是说,我们得随时警惕,人一天天在变化着……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文化长征网-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 ( 湘ICP备05019033号 )
GMT+8, 2024-10-6 20:54 , Processed in 0.03600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